2021年11月17日下午,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驻院专家季红真教授受邀主讲“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学问题”。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丛新强教授主持讲座,校内外近百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季红真教授围绕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文本文献、作家的相关回忆录等文献学问题展开讲座。季红真教授认为文学最重要的是文本,这是区别文学批评与道学批评的关键。现有文本文献最大的问题是现代文学作品被删节严重,保存下来的作家全集大多没有严谨的校注。这既有底本没统一的原因,也有汉语规范化运动的影响。她以鲁迅、巴赫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集为例,分析说明了底本、校勘本的统一对于全集的汇校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汉语规范化运动造成的心理焦虑,也使语言的现代化变成精神的强迫症,而原始存在的语言应该是自然天成的,命名方式都是熟悉的简单事物去命名陌生事物,而规范化无疑会造成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断崖。她以老舍的“玩艺儿”为例,辨析了“玩意儿”和“玩艺儿”的准确说法,认为一方面非实用技能非实用器物都叫玩艺儿,另一方面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话和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来说明汉语规范化带来的语言的细部模糊问题。
季红真教授提出作家相关的回忆录研究要面对大量的信息漏洞和话语陷阱。她以萧红的相关研究为例,提出在1980年代以前,关于萧红的回忆文献只有萧军一家之言,属于孤证。八十年代以后葛浩文从端木蕻良那里得到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关于萧红材料的黑匣子被打开,有新的声音进入文献的场域。同时,意识形态问题也是左右作家回忆文献的重要因素。作为最早的萧红传的作者骆宾基也受到了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将汪恩甲的父亲作为汉奸身份处理了。直到1980年以后,经过多方考证恢复了汪恩甲父亲的抗日身份。对此,季红真教授认同傅斯年的说法,史料及史学,也认同裘锡圭的标记字的说法,一个词即关联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
在对谈中,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志忠教授指出季红真教授是以作家研究和传记研究支撑起她的文献学研究,提出现当代学科要做得更扎实的基础是史料方面的丰富和作品的筛选。张志忠教授认同季红真关于错误的史料的看法,并以莫言访谈录和座谈为例,谈到如何发现、整理应用正确的资料是对学者基本素养的考验。与会师生也纷纷参与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