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教授张林波的著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实践与任务》面世。这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理论著作,既有深入的理论阐释和笔者的思考见地,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对策建议,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全书以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为核心,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大意义、概念分类、创新实践、模式路径、价值核算和目标任务等方面划分为6章24节。该书有三大特点:
长期研究基础上的系统总结、提炼和集成。自2013年起,作者先后参与了五期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内容。2018年启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研究”是作者第一个专门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项目。随着对生态产品研究的逐渐深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已成为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建立在扎实的实地调研和实践总结基础之上。成书过程中作者前前后后参与了国内外至少几十次调研,调研所得的经验很多已经转化成了书中呈现的20个实际案例。从三江源项目开始作者每年都会参加多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活动,特别是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项目组每年都会开展2-3次精心组织的调研,调研地点往往都是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地区,当地政府都会精心把本地最精华、最出彩、最下功夫的实践和经验介绍给调研组。除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之外,作者还专门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题调研了东北伊春、贵州黔东南、陕西商洛、四川攀枝花和甘肃祁连山等地区。此外,国外考察学习也对本书的形成有比较大的贡献。
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开展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第一个问题是生态产品是什么。该书从产品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我国政府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的战略意图,从生产消费角度给出了生态产品的定义,按照市场化的途径将生态产品划分为公共性、准公共性和经营性三类,阐述了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区别。第二个问题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有哪些。该书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看作是生态产品使用价值转化为交换价值的路径或类型,归纳形成了8大类和22小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第三个问题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任务是什么,也就是国家应该如何推进。该书从宏观层面尝试着回答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任务和优先行动,包括生态产品供给保障、创新生态补偿模式、机制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支撑等内容。
该书的出版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长期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跨学科攻克复杂综合性问题、强化智力支撑的有益尝试。
张林波,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生态补偿条例起草专家组成员。主要致力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理论方法、生态资源资产核算等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