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4日,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学术工作坊 圆桌论坛”2019年第三期在青岛校区举行。
23日举行工作坊,研讨主题为“人人都是舞者——西方现代舞两大体系脉络梳理和舞台实践”,活动形式为公开排练、学术讲解并穿插舞蹈实践。工作坊的学术部分由国际知名剧场艺术家和导演李凝、莱布尼茨研究中心科研教师陈琳主讲,剧作家、剧场导演张献回应和点评。实践部分由李凝、兰州new dawn剧团两位舞者任海涛和刘妍引导带领。莱布尼茨研究中心主任刘杰教授主持活动,青岛校区不同院系的约20多位同学参加活动。
活动中,李凝首先为大家展示现代舞中欧(德国)流派舞蹈剧场创始人皮娜·鲍什的舞蹈片段和纪录片,陈琳通过“什么是舞蹈?”、“为什么说人人都是舞者?”、“现代舞的身体和空间呈现出何种特征?”等问题剖析了此次研讨主题。陈琳还简述了芭蕾的发展历史、现代艺术的起源、现代舞对芭蕾的超越,以及美国现代舞脉络各阶段代表艺术家及其所处的时代特点。讲授期间还穿插着舞者带领的热身游戏、芭蕾基本动作体验以及玛莎·葛兰姆的训练技法。随后,陈琳通过分析德国(中欧)舞蹈发展脉络,提出了“人人都是舞者”的理念。李凝介绍和展示了他在剧场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通过实例来说明“素人”通过几个月的集训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舞者和戏剧人,并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北京青戏节等获奖。针对大家的一些疑惑,张献回应和讲解了什么是非扮演性戏剧、为什么需要戏剧等问题。此次工作坊还进行了单子剧社的招新活动,目前已有12位不同专业的同学加入。
24日举行圆桌论坛,专家学者们围绕“我国高校戏剧社工作开展的办法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舞蹈的教育和治疗价值”两大主题展开讨论。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同济大学副教授崔铭作为主讲介绍了她担任同济大学昆曲社指导教师的酸甜苦辣和宝贵经验,引起热烈共鸣。在自由讨论模式中,李凝、张献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提出高校戏剧社应有剧社纲领和剧社章程,章程要细化到各个方面,落实到人,做到各项事务都有规定可依。陈琳讲述了鲁道夫·冯·拉班在“舞蹈的教育和治疗价值”一文中阐发的理念,说明舞蹈对于大学生和各年龄层次参与者的积极“培力”作用。李凝通过视频展现了他担任方裕艺术节艺术总监期间通过剧场实践对村民们的培力,并介绍了他的三段生命之舞,现场展示了一段舞蹈。
本次活动是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举办的“鳌山”、“纳川”、“三人行”等系列学术工作坊活动中的2019年第三期——“纳川学术工作坊”,旨在活跃青岛校区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推动学者、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助益青岛校区美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