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张林波教授、刘开迪副研究员成果: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324 prefectural cities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科院新版期刊分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07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发展模式,文章建立了一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双基准渐进法为标准化方法,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评估2015-2019年中国大陆324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绩效,提出了和谐共生、绿色贫困、拮抗发展、金色污染等四类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
图1.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在生态文明评估方面的逻辑关系
文章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2019年,中国的生态文明指数得分为71分,较2015年增长了约8%,超过一半的城市得分高于70分。
图2.2019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数的分布和变化
四种模式中,“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均表现良好)和“拮抗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需要改善)模式下的城市比例最高,总计为62%。2015年至2019年,“和谐共生”模式下的城市比例不断增加,而“拮抗发展”模式下城市比例下降了28%。
图3.展示了2015年(a)和2019年(b),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空间分布。
本研究成果为具有不同自然禀赋的地区探索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借鉴。